浙江省农担公司自去年6月启动首笔业务以来,汲取近几年传统担保业普遍处境困难的教训,摒弃固有担保思维定式,在确保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大力推进担保工作的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和服务创新,探索形成了以小额、批量、合作为特征的政策性农担新路子,实现了担保业务的较快增长和服务范围的迅速扩大。截至今年6月底,仅一年时间,公司在保余额达到8.36亿元,在保项目2258个,业务能力已覆盖至全省每一个县(市、区),人均业务额位列全国省级农担公司之首。经公司担保的融资项目平均贷款利率5.89%,平均融资成本不到7%,为破解“三农”融资难、贷款贵问题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
一、主要做法
(一)推进银担业务融合,大幅精简业务流程
传统担保贷款,必须由银担双方独立开展调研、独立进行审批和面签后才能完成,不仅环节多、耗时长、效率低,还增加了贷款主体的负担,客户需要在银行和担保机构之间来回跑、多次跑。省农担公司认真贯彻浙江省委省政府“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积极推进银担业务的相互融合。一是建立责任共担机制。由合作银行按一定比例,与担保机构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实现利益捆绑,从而增强银行方对业务风险的关注和把控。二是建立项目准入机制。将事后审查改为事前准入为主,由双方签订协议事先确定担保贷款对象、范围、额度和准入标准,并约定担保免责情形。三是大幅简化业务流程。在实现利益捆绑、准入明确、免责约束的前提下,对担保机构和银行双方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合并和大幅度精减。项目先由银行依照准入标准做好尽职调查,并受托代办担保业务相关手续、做好资料存档。其中,对小额担保项目由银行审批通过后直接放款,省农担公司事后予以担保确认。对大额项目由银行向担保机构提交电子调查资料、担保机构书面审核结合现场调查后放款。通过流程整合,业务环节减少一半以上、审批时间缩短一半以上,客户从过去的多次跑担保机构变为不用跑,大幅提升了银担合作效率,提升了客户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二)推行小额批量担保,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近年来浙江省农村信用环境总体向好,普惠金融发展加快,特别是30万元以下小额贷款大部分实现了信用贷款,贷款难问题得到较好缓解,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竞争不充分等原因,融资成本却始终居高不下。为破解这一难题,今年以来省农担公司重点引入了资金成本相对较低的省农行等,合作推出小额循环贷款产品,并利用信用村、信用户建设及相关部门提供的白名单数据,采用批量获客、批量担保方式进行操作,进一步降低业务成本。目前,相关产品已从年初温州市试点迅速扩大到在全省9个市实施,得到基层的广泛认可。目前月业务规模已增至8000余万元,平均贷款利率5.43%、担保费率可低至1.2%,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幅度超过25%,已合计为农户节约成本1000万元左右。
(三)推出联合担保,合力破解融资难题
经多年推动,浙江省陆续建成了一批地方农信担保机构,但大部分资本金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特别是近年来银行不断收紧地方担保机构准入,不仅设定了资本金的最低门槛,还要求全额承担风险责任、交纳保证金等,对其业务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省农担公司为此创新推出联合担保模式,即由省农担联合地方农担公司共同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地方农担机构潜力,进一步发挥了省级农担的平台作用。通过联合担保模式,一是为地方农担机构分险。对联合担保项目,除合作银行需承担20%风险责任外,双方各按50%承担风险责任,地方农担公司风险责任由合作前的100%直降至40%。二是为地方农担机构增信。采用联合担保,双方主要在省农担与合作银行签订的协议项下开展业务,地方农担公司不仅不再需要经过合作银行的准入和授信,还能与省农担同等享受责任分担、不存保证金等银担合作优惠政策。三是有利于解决中大额项目的融资难题。由于农业项目特别是30万元以上的中大额项目总体风险偏高,又缺乏有效抵押物,存在着较大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但通过联合担保,由地方担保机构发挥熟人社会优势,做好业务咨询、项目受理和反担保办理等,再与合作银行等三方共同分担风险责任,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路径,同时也弥补了省农担业务办理中“最后一公里”短板。到目前,公司已先后与浙江两山、杭州供销、余杭农信等多家地方担保机构开展合作,业务量稳步增长,已完成24笔共4168万元放款,其中单个最高额度300万元,个均173.7万元,比目前公司业务个均额37.51万元高出4.6倍。
(四)开发非标抵质押物,激活农业存量资产
缺少有效抵质押物是农业贷款难、贷款贵的一大关键。不少农业主体在多年来的生产经营中,投入了较多资金积累了大量的生产经营性资产,但按银行部门相关政策规定,很难被银行部门认可成为有效抵质押物。近一年来,省农担公司在省农综办等的支持下,先后开发出了财政补助资金质押及茶园证、机器设备、冷库、苗木地抵押等非标抵质押种类,累计已为24个主体提供8820万元非标抵质押担保贷款。通过非标抵质押物的开发,既增强了反担保措施,降低了担保业务风险,又盘活了农业存量资产,挖掘出了融资潜能。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从一年多的实践看,与其它行业相比,浙江省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普遍存在,有的甚至还较为突出。要想真正解决好这一难题,还需要政银担等各方面的密切协作和担保、贴息等各类财政、金融政策工具的完善配套。下一步,省农担公司将坚定创新发展之路,专注农业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并突出以下工作重点:
一是扩大业务规模。组织实施“万户百亿”工程,进一步加快新模式、新产品的研发推广,争取利用3—4年时间实现业务规模100个亿的目标,受惠农业主体1万个以上。
二是延伸服务体系。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依托各级农合联合地方担保机构,采用建立基层办事处和代办点的新方式,积极推进农担服务体系向下延伸,为广大农业主体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融资担保服务。争取2019年基本覆盖到所有农业县(市、区)。
三是提升能力手段。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手段,收集和整理散落在各个领域的各类农业数据,组织开展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及应用平台建设,并利用评价系统风控模型,争取3年内开发推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担保产品,实现全程线上操作管理和自动化评判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