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2日 来源:贵州专员办
贵州专员办立足“大扶贫”视野和格局,认真履行预算监管职责,对财政脱贫攻坚资金在贵州省级层面和部分县市的使用管理情况持续开展全过程预算监管工作,不断推进财政脱贫攻坚资金预算监管的广度和深度。
一是做好提前下达脱贫攻坚资金督导,确保“粮草先行”。积极与贵州省财政厅联系沟通,共享收文台账,动态跟踪收文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及时提醒做好提前下达脱贫攻坚转移支付资金推进工作。同时,抽取市县财政部门开展点对点督导,督促其加快做好相关资金下达工作。
二是做好脱贫攻坚资金绩效评价,突出“过程管控”。把重点放在关注脱贫攻坚资金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过程监控上,不仅关注钱是否用了、事是否做了,更关注目前事有没有做偏、钱有没有效果。对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地方财政部门整改落实;对核查发现项目实施效果不佳、可能影响脱贫带动成效的问题作了梳理归纳,责成当地主管部门及时纠正。同时,秉承“完成绩效评价报告不是工作的结束,而是持续发挥评价成效的起点”思路,以问题为导向,继续抓好落实整改和后续管理,督促地方主管部门制定出台了相关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和绩效管理办法,用制度化成果巩固监管成效。
三是严肃脱贫攻坚资金使用纪律,强调“以案促管”。贵州专员办在监管工作中切实严肃财经纪律,特别是将脱贫攻坚资金领域的财经纪律执行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以实际行动贯彻“铁军”和“尖兵”的要求。针对监管发现的问题逐一督促落实处理决定,追回套取、挪用资金,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完善内控管理制度等。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对包括专员办查处的纳雍县扶贫资金使用问题在内的15个典型案例向社会进行了公布,起到了极大的警示效果。
四是积极开展扶贫资金调研,发挥“派”“驻”优势。贵州专员办围绕财政扶贫供给机制和涉农资金整合路径等主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重在接地气、解民忧、化民困,“派”“驻”优势和政策研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多篇调研报告得到贵州省领导批示,基于整合分析框架的“大扶贫”资金梳理研究工作系列成果也多次在财政部“三优”论文评选中获奖。
下一步,贵州专员办将主动提高政治站位,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结合中央近期开展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工作要求,找准职责定位,坚持脱贫攻坚资金绩效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全监督管理,坚持深入基层探实情、纳良策;坚持创新监管方法,利用“大数据”工具促进资金投入更精准,积极助力贵州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