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9日 来源:重庆专员办
中央部门预算审核是专员办预算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完善预算编制审核管理链条,夯实属地中央预算单位基础数据,促进中央部门预算编制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有重要意义。在2019年部门预算审核工作中,重庆专员办通过学习政策、严格审核、交流解疑、实时追踪、总结经验,助推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一是认真学习政策文件。今年部门预算审核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在有限时间内顺利完成审核工作,出具准确审核意见,必须加强对操作指南的学习和研究、找准重点难点。在学习中侧重关注与往年对比的变化,属于相同内容的比照以往的模式和经验开展;属于调整或新增内容的重新部署,确定工作思路和方法。通过学习和研究指南,发现规范津贴补贴审核部分项目与往年相比有调整,项目预算今年新增要求审核特定项目,务必在审核中重点关注,改变往年固有审核模式,牢牢把握操作指南精神,按新要求、新部署、新思路开展审核工作。
二是严格把关审核过程。为做到审核工作有条不紊,同时按政策严格把关:一是要求基础资料的完整性。通过发文明确预算单位须完整报送审核相关的预算批复、工资名册、编制文件、职级证明、资产账、项目文本等资料,打好审核基础。二是关注人员信息的真实性。通过对工资构成项的分析对比,判断有无将其他人员纳入申报的情况。三是保障津贴补贴标准的合规性。以规范津贴补贴标准为依据,严格按相关规定标准审核,坚决纠正预算单位违反国家政策擅自出台或提高标准的津贴补贴。四是分析新增资产的必要性。按照操作指南厉行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净增资产,核定报废新增的审核报废资产是否符合条件,新增资产是否紧迫必要。五是核实项目预算的合理性。通过审核项目文本及预算金额,结合单位往年项目预算批复和决算情况,合理核定项目预算金额。
三是加强交流解疑答难。针对部门预算审核中出现的部分政策还未明确的新情况、新问题,重庆专员办通过加强沟通交流解疑答难。一是内部处室共同探讨,统一对问题的理解及认定。二是随时与其他专员办交流,通过微信及QQ群反映本办的问题和难点,学习其他办的先进做法和经验,采纳借鉴可行的处理方式和建议。三是重大问题及时请示财政部,明确政策口径。通过内外及上下的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审核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力求理解政策精准,审核意见准确。
四是实时查看追踪系统。今年由于机构改革等原因,部分单位预算上报不及时,导致系统数据迟迟未上。对此,为保障审核单位不出现疏漏,重庆专员办实时查看追踪系统数据。对及时上报数据的单位,严格按操作指南规定的时间完成审核,确保审核时间不延误。对超时上报数据的单位,在查询到后第一时间审核,并对该单位审核情况单独报送签报予以说明,及时完成。通过实时查看,重庆专员办现有的审核单位数据已上齐,规定时间内的审核工作均已完成。
五是总结经验提升成效。重庆专员办全面开展部门预算审核工作以来,为不断提高审核质量,每年及时梳理总结工作开展和问题处理情况,不断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改进方法,进一步夯实了工作基础,提升了工作成效。通过总结,在审核前期注重提前谋划,通过组织到位、学习到位、沟通到位做好审前准备。在审核中提出工作部署、资料要求、请示解答、上会研究、问题提炼五统一,并组织好审核工作开展。在审核后强调档案保管的重要性,各单位档案分门别类、妥善保管,既避免预算单位重复报送同类资料,又方便不同审核年度的查阅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