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6日 来源:重庆专员办
专员办自转型以来,实质性嵌入财政主体业务,工作重心已逐步实现以事后监督检查为主向事前事中日常监管为主、以偏重处理问责为主向强化整改规范管理为主转变,有力促进了财政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重庆专员办积极探索,主动思考,勤于总结,加强内外联动形成合力,切实提升预算监管能力,倍数放大监管影响与效应,巩固扩大预算监管成果,已初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长效工作机制。
一、严格落实问题整改。发现问题、整改纠正、规范管理是专员办预算监管最直接的结果体现,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成果。重庆专员办在专项转移支付执行监控、绩效评价、部门预决算审核、地方财政运行监控、专项检查核查等工作中,发现被监管单位存在违规违纪重大问题均要求即刻整改,并落实专人负责,做好跟踪回访和督促,对整改结果要求必须附上调账凭据等佐证材料,确保整改落实见成效、成果利用见实效。同时,对行业可能存在的共性问题要求主管部门认真梳理归纳,广泛开展自查自纠,立足于“发现一个问题、规范一个行业、影响一个领域”的理念,通过对“点”上问题的综合治理,促进规范“面”上专项资金的管理。此外,通过对问题根源分析督促被监管单位补足短板,举一反三,采取建章立制等措施强化管理和内部控制,较为长远地巩固和扩大了监管成效。
二、强化政策宣传辅导。当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对专员办预算监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通过加强与被监管单位的内外联动,积极宣传讲解政策,使之由被动监管变主动规范,采取“授人以渔”的做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监管效果。一是积极参与重庆市相关主管部门专题会议,宣传专项资金政策规定和重庆专员办监管要求。近年来参与了原市农综办、原市移民局、发改委、规划国土等部门召开的多次工作协调会,通报以往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归纳各项违规违纪行为,提醒各单位引以为戒,确保资金规范管理使用。二是对预算监管事项专题授课讲解,对已有或新出台的重大预算监管政策,重庆专员办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方式,对被监管单位进行政策讲解。近年来召开了多次部门预算审核专题布置会,并应邀前往重庆市海事局、气象局、扶贫办等部门和部分区县参与培训授课,通过解读政策和互动问答方式释疑解惑,促进被监管单位准确把握和执行政策。
三、突出信息调研分析。做好信息调研,发现重点问题、分析问题根源、提出建议意见是提升预算监督成果的重要手段。重庆专员办通过发挥掌握政策背景和了解基层实情的双重优势,将信息调研和日常监管工作有机结合,注重提高调研站位、强化科学分析,做到监管出结果、调研出成果,为各部门完善有关政策提供素材,不断延伸和扩大监管成果。在调研中注重:一是题目选择精准,力求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样本选择精准,力求突出调研代表性。三是症结分析精准,力求找出关键成因。四是听取意见精准,力求集思广益兼听则明。五是对策建议精准,力求建议意见切实可行。近年来重庆专员办调研成果显著,多篇专题调研得到财政部领导和重庆市领导批示,“下放三峡后续资金项目管理权限”等多条建议得财政部和相关主管部门的认可,并在后续出台的政策中予以采纳。
四、完善修订制度章程。完善的制度和章程是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基础,通过将工作方法流程总结上升到制度章程层面,更加规范了重庆专员办监管行为,并对巩固扩大监管成效起着重要保障作用。重庆专员办注重加强对各项文件政策的学习,结合日常工作经验和成绩,梳理总结了内部管理和业务监管事项,及时出台或修订内部制度章程,做到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开展监管,将预算监管纳入制度化轨道。同时,对各项制度和章程要求严格落实执行,内控办每年要求业务处室开展内控自查,加以定期抽查,对照制度和章程的规定,考核业务处室工作质量,排查开展业务工作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查漏补缺,促进各项业务监管工作提质增效。
五、总结提炼推广亮点。不同的预算监管工作虽然要求各有差异,但也存在很多共通的特点和共性的问题,通过针对围绕“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单项的总结提练,并共享工作成果和工作经验,实现由点到面、由单项到整体的突破,对优化监管工作方法、提升预算监管工作质量、扩大监管成果效应显著。重庆专员办高度重视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要求各业务处室提炼取得重大成效的亮点工作,推广全办加以学习。通过相互借鉴取经,开拓思路、取长补短,既坚持和秉承成功的经验做法,同时不断完善提高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为进一步深化转型、预算监管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奠定基础。